探访诗经故里,细听掉石岩的传说

tx0250

探访诗经故里,细听掉石岩的传说

微信号:
添加微信好友, 获取更多信息
复制微信号

尹吉甫镇七星沟村有个掉石岩,深藏沟谷,却留下了一段传说,山外人知之不多。这个传说并不美丽,甚至还比较沉重,与开凿宝堂寺有关。

探访诗经故里,细听掉石岩的传说 第1张 

放下传说,先从尹吉甫说开去。尹吉甫乃西周太师,辅佐过三位君王,文能治国、武能安邦,伐猃狁,编《诗经》,功勋盖世。古代志书均有尹吉甫“食邑于房,卒葬于房”的记载,但对于他的出生地,文史资料不详,兮甲盘未作记载,一直以来,争论不休。清同治版《房县志》引用守道张敏记述:“尹吉甫,或云房陵人,或云泸州人,吴学使省钦《白华集》辩之,又为丰镐人。《郡志》云:南皮、平遥,皆有吉甫墓。然古冢岿然,传闻旧矣。”

探访诗经故里,细听掉石岩的传说 第2张 

沧州、平遥虽有尹公墓,也只是孤证。说尹公为房县人,理由更充分,一是有尹吉甫故居,再次引用清同治版《房县志》守道张敏的记述:“尹吉甫宅,县南,去庐陵王城一里。”按这个说法,尹公故居应该在城南八斗丘附近,可惜未留下遗迹。二是有尹吉甫家庙,也就是宝堂寺,清同治版《房县志》卷七祀典.古迹中记载:“石佛寺,又名宝堂寺,城东百一十里,在青峰东北。因石岩凿成。石宇内有三官殿、三教神像,旁塑十八罗汉,尹吉甫像倒坐于右庭。有碑志。北五里,正德年建。”三是有尹吉甫坟墓,在青峰镇松林垭。四是有尹吉甫传说,“尹吉甫传说”已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。其中有一个传说更是广为流传,说尹公晚年被奸臣诬陷,周幽王令人割下其头颅,周幽王查明真相后悔不已,给尹吉甫铸了一个金头,又害怕被盗墓贼盗走,于是在房县一带大大小小建造了十二座疑冢,房县人称天官坟。据说已被文物部门考证了五处。

探访诗经故里,细听掉石岩的传说 第3张 

历来尹吉甫故里的争夺战从未停止过,足以证明尹吉甫的魅力有多大,秦桧老家在哪是不会有人去争的。后人修建宝堂寺,把尹公当圣人来敬奉,也更能凸显房县这个“忠孝名邦”不是浪得虚名。宝堂寺修建于明正德年间,寺内现存龟驮碑,刻有明正德十一年,房县知县胡壁、县丞李南金主持立的《万峰山宝堂寺立碑记》:“此乃古周朝名宦尹吉甫由山西而致,久隐山房旁观也,朝夕留心而得乎此山峦。此房县之东九十里,山峦幽雅,辐较四图,龙脉萦绕之环绕。”看来宝堂寺这块风水宝地是尹公自己选的,那么又是谁来建的呢?

 探访诗经故里,细听掉石岩的传说 第4张

从《立碑记》和功德碑可见,宝堂寺应该有政府投资,也有民间捐赠,相当于现在的3P项目。明后期几个皇帝老儿,一个比一个会玩,朱厚照也不例外,但明朝还是比较尊崇读书人的,尤其像尹吉甫这样大家。

探访诗经故里,细听掉石岩的传说 第5张 

宝堂寺的核心建筑是在绝壁上开凿而成的四个石窟,分上下两殿,下殿约50平米,上殿呈品字型,有三个小窟,约10平米左右。这在明代可不是一个小工程,没有雷管、炸药,甚至连钢钎都没有,只能靠石匠左手握钻,右手抡锤,一钻一锤,慢慢开凿。老板请来石匠,口头约定以凿下来的碎石计算工钱,即一升石渣一升钱。那个钱并非铜钱,是一种最不值钱的钱,老百姓叫铁渣子钱。石匠背着干粮,早去晚归,日复一日,凿啊凿,磨破了手,累弯了腰。好不容易到年底了,石匠找老板讨要工钱,老板许诺工程完了结算。老实巴交的石匠无可奈何,第二年接着干。就这样干了三年六个月,石窟凿成了,老板仍不肯付工钱。石匠天天讨要,老板起了歹心,把石匠杀了。

探访诗经故里,细听掉石岩的传说 第6张 

石匠冤死,苍天动容,石匠化成了掉石岩。日前我等一行到宝堂寺,七星沟村书记刘金山派他弟弟刘金银作向导。我们从宝堂寺广场出发,穿过几户人家,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,向掉石岩进发。这里过去曾有一个生产小队,因不通公路,都搬出去了。这条路是七星沟至万峪河老人坪的必经之路,以前是条大路,现在基本没人走了。沿途茂林修竹,水流潺潺。我们沿峡沟前行,约两公里左右,向导说掉石岩到了。

 

掉石岩如鹰嘴般横亘在山路的上方,路左是小河,几个大石堵立,人畜无法通行,路右皆岩石,人只能从“鹰嘴下经过。“鹰嘴”下已经掉了三块巨石,横卧路旁,“鹰嘴”上还衔了一块巨石,裂缝很深,似掉非掉,若即若离,人从下边经过不由得心惊胆战。过了掉石岩,豁然开朗。看来掉石岩是上苍专门用来惩罚不讲诚信黑心人的,好人只管前行就是了。诗民堂现在恶人不多了,或许大都被巨石砸死了吧?!

 

 

 
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羊小咩享花卡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